健康报-中国最权威的公共卫生媒体对HU工作的报道

热度0票  浏览74次 时间:2010年5月11日 23:37
健康 报-中国最权威的公共卫生媒体对HU工作的报道

7月13日,健康报对HU在缅甸克钦的工作进行了报道。该报道同时在网上刊登,并被人民网、全民健康 网、四川及浙江等省级的卫生、疾控的相关网站转载。大家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查看报道内容。

1、健康报

http://www.jkb.cn/document/91609.htm?docid=91609&cat=0J&sKeyWord=null

2. 人民网

http://medicine.people.com.cn/GB/9643840.html

3、全民健康网

http://news.qm120.com/q8ym/2009071339732.htm

4、四川疾控

http://sccdpc.gov.cn/View.aspx?id=2646

等等。报道全文如下:

中 缅边境,山高林密,各种疾病、毒品、娼妓,使这片远离繁华的土地成为多种传染病孳生和传播的“乐土”。6月下旬,记者从北京南下昆明,转道德宏,直奔盈 江,在当地有关部门和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东亚项目办公室的帮助下,深入中缅边境采访,目睹了该地区极其严峻的疾病流行形势,深切感受到御病于国门之外,就 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国境线挡不住疫病流行

---------------------------------------------------------------------------------


本报记者 郑灵巧 

  这是一条普通的小河,也是中缅两国界河。河的这一边是云南德宏州盈江县的那邦镇(岸边遍布白色蔬菜大棚一 侧),河对岸是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的拉咱市。在宽仅数米的界河上,边民们凭借一块木板做小桥,就能轻松往返于两个国度之间。本报记者郑灵巧摄 
 
 
  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设在那邦镇中缅界河附近的静脉吸毒人员针具交换站,不仅为静脉吸毒人员(背对镜头者)提供清洁针具,还向他 们提供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艾滋病病毒自愿咨询检测等服务,并引导他们自愿戒毒。  本报记者郑灵巧摄 
 
 
  搭一块木 板轻松往返中缅两国

  地处云南省西南部的盈江县与缅甸山水相连,县内国境线长达214.6公里,无天然屏障;边民语言相同,互市通 婚,往来频繁。该县最边远的那邦小镇,方圆数十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1600多人,但中缅流动人口达1万人以上。

  一条宽仅数米的小 河,河水清澈,奔流不息。河的这一边是云南德宏州盈江县的那邦小镇,河对岸是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的拉咱市。界河之上散布着石头,边民们抱一块木板,搭在两 石之间,通过;反身取起木板,再搭,再通过。反复数次,就轻松往返于两国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为吸毒人员跨区域流动提供了便利,艾滋病正在这一人群中 快速传播蔓延。

  漫步那邦街头,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高高悬挂的“预防艾滋”宣传横幅,道路两旁竖起的一块块“禁毒”宣传牌,这与缓缓走 过、衣衫褴褛的吸毒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那邦小镇的居民两年前经常看到这样一幕:清晨,缅甸拉咱一侧的吸毒者三三两两越过小河,来 到河对岸中国一侧,在小河边搭建简易的棚子,然后蜷缩进去吸毒。

  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降低危害项目负责人田漾晖告诉记者,这些被当地 居民称为“四号客”的吸毒者,跨区域流动频繁,散落于该集镇双边周边村寨每年总人数大约2000人,其中600人~800人注射吸毒。这些人对艾滋病防治 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注射吸毒者****用针具现象相当惊人——一副针具用过后,顺手放在树杈间或插在芭蕉上,下次再用;熟人或朋友用过的针具,拿来就用;旧针 具用河水甚至尿液洗一洗重复使用。

  从2006年至2009年,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对流动于中缅边境地区的吸毒者展开血清学调查,累 计血清检测约500份。结果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达57%!同期展开的问卷调查发现,于缅甸拉咱一侧娱乐场所从事卖淫者,有些同时伴有吸毒行为,并每 天偷偷穿梭于中缅边境两侧。

  边境居民陷入恐惧

  中缅边境地区日照强烈,降雨充沛,土地肥沃。优越的自然条件, 近年吸引了不少内地人来到这里租地耕耘。

  阿原,一位种菜的农民,三年前举家从云南龙陵县搬到那邦,在中缅界河中国一侧岸边种植了大 片蔬菜。与其他从内地迁来那邦的农民一样,阿原对农田种植的丰硕收获充满了喜悦,然而同时也处在对艾滋病威胁的巨大恐惧中。

  “前段 时间,有一个从对岸过来的缅甸人,常在我的田地边转。我知道他是在这里找针具。因为对岸过来的吸毒的人,常常蹲在附近注射毒品。注射完了,针具就随手一 丢。我常看到他在田里找到针具,到河水里去洗,然后把毒品打到自己身上。有时候他一次就能找到三四个针管。我很小心,但下田的时候还是经常被埋在土里的针 头扎伤。我知道扎伤了就有患艾滋病的危险,所以非常害怕……”阿原说。

  那邦镇的一位村干部也告诉记者:“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降低危 害项目开展以来,吸毒者乱丢针具的情况改善了很多。而以前这些‘四号客’注射的针头,常常丢在街上。很多人都踩到过。孩子们在街上玩耍时也有不少被刺 伤……”

  在那邦镇河边居住的一位陈姓青年对记者说:“中缅界河岸边总有不少注射吸毒的人,很多时候他们就睡在那里。一天早上我起来 刷牙,无意中往那边一看,吓了一跳——乱草里伸出一条腿!走近一看,是一个死了的‘四号客’。”

  据镇上的人讲,在边境一线,每个月 都有吸毒者死亡。每年死在河边、草丛、树旁的吸毒者大约有30个。有些吸毒者身上溃烂,大块没有皮肤的创面非常吓人。出于对毒品和艾滋病的恐惧,当地的一 些居民已将子女送去他乡。

  毒魔追随跨境流浪者脚步

  面对严峻的吸毒和艾滋病传播,为了尽快将危害程度降至最 低,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通过设立降低危害项目,已在那邦镇中缅界河附近建起了静脉吸毒人员针具交换站,并以小食品奖励吸毒者捡回环境中的废针具;同时通过 与当地医院合作,将回收的废弃针具消毒后焚烧。

  6月22日早晨,记者在这个针具交换站看到,几位前来交换针具的吸毒者拿出用过的注 射器,自己动手将针头插入小型毁形机,将所剩针筒放入盛着消毒液的大桶。消毒液大桶旁,是一箱箱消毒后待焚烧的废弃注射器。每只大箱内,都装满了回收来的 注毒后经毁形的针具。

  在交换站,记者叫住了一位身高1.8米的“大个”。大个今年31岁,注射毒品已经3年,“定居”在那邦镇已有 6个多月。他27岁的弟弟也和他一样吸毒,现在缅甸一侧流浪。记者问他是中缅哪一国人,大个想了一下,茫然地摇了摇头。他说,他的父亲是缅甸密支那市人, 母亲一家住在中国那邦镇。目前父母都已经去世,他和弟弟都无家可归。他们有一个姐姐现在密支那市生活,可姐姐一家人都非常不愿意他和弟弟上门。住在那邦镇 的姨妈一家人,也都强烈排斥他们这两个“四号客”。

  “不管姨妈他们怎么对我,我还是去他们家里帮她喂猪、打扫院子,家里脏活累活我 都抢着干。因为,在那里总能够找到一点吃的东西。我每天在街上给人搬运货物,到处拾垃圾去卖钱。可是一天总共挣不到50元。我每天最少也要注射海洛因4 次~5次,多的时候注射11次~12次。每次注射都要花5元钱。我很想戒毒,戒过几次,都没能戒断……”大个的脸上闪过一丝哀愁。

   “你是怎么染上的毒瘾?”记者问。

  “我父亲在我4岁时就咳嗽、吐血,患肺结核去世了。后来,母亲也患乳腺癌死了。在密支那,人们都 生活得很苦。读书人都很难找到工作。我没有读过书,就帮人送送‘白粉’(海洛因),结果吸上了毒。”

  “现在你和弟弟有联系吗?”

   “我弟弟是读过几年书的。他吸毒,我很难过。弟弟知道我吸毒后,也很难过。我们每次见面,都想劝阻对方,却谁也开不了口。谁也没有资格管谁,也就不愿意 再见面。”

  在针具交换站设有一间阅览室,书架上陈列了缅文、中文、景颇文等文本的艾滋病预防书籍。一位小个子青年正在全神贯注地阅 读。令记者惊异的是,这位看上去淳朴稚气的青年已吸毒6年,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那邦镇,人们都唤他阿弟。与对待其他吸毒者不同,人们对阿弟并不反感。 因为他特别勤快,每次打短工都主动多为人做事。

  阿弟来自缅甸中央辖区,父母是教师,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老大,书读到了10年级 (高中)。尽管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但收入微薄,家境很不宽裕。于是,阿弟背井离乡来中缅边境打拼赚钱,一心想为父母分忧。不想却在一次与朋友聚会喝酒时 受诱惑尝试了毒品,沦为“四号客”。

  “原来我只知道性途径能传染艾滋病,不知道共用注射器吸毒也会传染。”阿弟说,他现在每天要注 射毒品7次。每天打工的收入,除了用于吸毒,只够吃一顿饭。

  “我已经永远不能回家。只能呆在边境地区,挣扎着活着……”阿弟的话语 里充满了悲切。

  艾滋病跨境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中缅边境缅甸一侧所谓“经济开发区”里,开设赌场、按摩院都是 “合法”的。一位在该地从事过性服务工作的女孩阿陶(化名)在日记中写道:“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赌场里就热闹起来,红灯区的灯显得更亮,里面坐着的小姐 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穿的裙子也越来越短了。”

  据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有数百名从事性服务工作的缅甸女孩,每天穿梭于缅 甸克钦邦与中国境内谋生。她们当中有九成是缅甸女孩,当地人称她们为“缅甸小姐”。目前缅甸小姐中已有一成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阿陶现已加入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降低危害项目工作。在过去几个月里,她已带40多名过去的姐妹进行了艾滋病病毒检测。她告诉记者,由于缅甸当地经济不景 气,“缅甸小姐”为生计下海卖身。她们白天在克钦睡觉,晚上便在边境寻找客源,尤其要努力追逐中国客商的脚步。在开采柚木的季节,“缅甸小姐”会追随中国 客商到原始森林里去。一个女人“侍奉”几个男人的现象很普遍。

  阿陶还告诉记者,在中国境内一侧的几个暗娼点里,也是缅甸女孩大大多 于中国女孩。她们的年龄大多在十四五岁到二十五六岁。有没成家的,也有成了家的,家境都很贫寒。一般上学到三四年级,最高的上到10年级。由于卫生保健知 识缺乏,除了艾滋病外,各种性病、妇科病也时常侵袭她们。

  从2006年4月开始,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同时对中缅边境两侧的卖淫女展 开监测。目前已在“缅甸小姐”中确诊了10多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国籍的卖淫女也有感染者检出。该组织降低危害项目负责人田漾晖说,一次对边境缅甸一侧 娱乐场所人员做检测,一名云南陇川18岁的女孩被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这个女孩知道结果后就消失了。几次打电话,她的手机都显示关机。

   更让人心悸的是,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通道已经打开。目前艾滋病经性接触途径传播的风险早已不局限于卖淫嫖娼人群,而是真真切切进入到了寻 常百姓家。

  在那邦采访期间,记者遇到了一位来自缅甸八莫市的青年妇女和她两岁的女儿。这对容貌俊俏的母女,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八 莫市距离中缅边境有3个小时的车程。在前夫病故后,这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青年妇女带着也是感染者的女儿过境,嫁给了那邦镇一男子,成了中国媳妇。她带着满 面笑容对记者说,她现在的丈夫很爱她,对她和她的女儿都很好。“他身体很健康,艾滋病病毒检测呈阴性。我们俩一心想生一个我们自己的孩子……”

   多种疫情压境

  在中缅界河缅甸拉咱一侧,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设有一间诊所,每天至少会接诊3名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诊所医务人员 来自中缅两国,缅籍女医生张之秀任诊所负责人。6月23日,记者随张之秀走进这个诊所。在诊所小院及诊室内外,记者不仅见到了许多艾滋病患者,还见到了许 多疟疾患者、肺结核患者及性病患者。

  张之秀说,在缅甸拉咱,肺结核、疟疾、性病、艾滋病都是常见病,而且患者所患病种往往不是单一 的。由于诊所的诊疗是免费的,每天前来看病的都有数十人,多的时候上百人。目前在册抗病毒治疗的有1400多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抗结核治疗的有500多 名肺结核病人。病人中有从缅甸内地远道而来的,也有住在中国境内的,但绝大多数还是靠近中缅边境地区的缅甸居民。目前该诊所有8名医护人员,每天非常忙 碌。

  在一个诊室里,一位深黑肤色的缅族青年被戴上了洁白的口罩,他刚刚被确诊患了肺结核。此前他来诊所时,医生给了他3个小盒,让 他连续3天留痰送检。23日早晨,他带3份痰液标本来到后,立即被安排涂片检测。检测结果为3份标本均呈现了强阳性。于是,该青年优先得到了治疗及全程规 范服药指导。

  张之秀说,该诊所自2007年6月设立以来主要针对传染病人施治。实施强传染性病人优先诊治,是为了避免传染病再传 播。在缅甸,目前各种传染病流行都很猖獗,人们普遍生活状况不佳,机体抵抗传染病能力较差,健康与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今年5月,一 名怀孕9个月的青年妇女被抬入诊所。孕妇面色苍白,双目紧闭,呼吸急促,一张嘴吐出一根半尺多长的蛔虫。该孕妇居住的村寨离中缅边境不远,此前多次暴发过 恶性疟。医生一面为她快速做疟疾检测,一面针对其高度贫血症状施救。两个多小时后,这名患恶性疟并兼有多种疾病的孕妇,病情渐渐趋于稳定。四五天后,该孕 妇的丈夫也因恶性疟前来就诊。随后,一场大规模的恶性疟疫情再度在那个村寨暴发了。

  据张之秀讲,从2007年8月到2009年5 月,该诊所累计检测疟疾5561人,检出阳性患者1376名;累计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9628人,检出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571名。在 9628名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的人中,注射吸毒者387名,检出感染者263名;性工作者121名,检出感染者12名;政府部门人员1680名,检出感染 者151名;孕妇82名,检出感染者32名;普通人7358名,检出感染者1113名。同期,该诊所累计进行淋病检测459人,检出患者45名;累计进行 梅毒检测2002人,检出患者29名。累计进行肺结核检测1282人,检出涂阳病人153名。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40%~50%合并有结核病。所有这 些数据强烈提示了该地区传染病疫情非常严重。

  虫媒疫病频闯国门

  那邦镇政府办公大楼是一座宏伟的建筑。6月 24日,记者走进大楼采访了镇长王兴和。

  王兴和告诉记者,这里所有大型建筑都是21世纪新建的。1996年建镇前,那邦只是个村 落,一片荒芜,仅有些茅草屋。那时当地疟疾肆虐,每年4月~10月外乡人多不敢涉足。当时有谚语说,“要去拉咱、那邦,先让老婆改嫁”。近年来,政府投入 大量资金搞基本建设,建卫生机构,大举防疫,疫病少了,最明显的是村里聚集性疟疾不见了。但河对岸缅甸疫情依旧,致使境内防疫压力很大。

   同日,记者走访了那邦镇卫生院。随着疫情报告员登录国家网络直报系统,看到了那邦所在盈江县疟疾发病情况。报告记录显示,近期该县医疗机构报告的疟疾病 例均为输入性。在患者个案报告卡上,住址一栏内除注明患者所住的省县乡村外,大多附加了“暂住缅甸”4个字。院长寸待源说,近年在该院接诊的疟疾患者中, 几乎全部是赴缅务工者。2008年,该院在赴缅返回的务工者中还发现和确诊了登革热病例。今年5月该院确诊疟疾病例18例,6月上、中旬确诊二三十例,也 全部为赴缅务工人员。

  疟疾与登革热均由按蚊叮咬传播,在缅甸有着广泛的疫区分布。此次赴中缅边境途中,记者专门走访了盈江县疾控中 心。经采访获悉,该县为我国疟疾高发地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期,全县传染病发病总数超过一半是疟疾。历经多年大规模防控,该县疟疾发病率与死亡率双 双大降,人群疟原虫携带率已控制在1%以下,但境外疫情仍在不断殃及境内。2005、2006两年盈江县赴缅劳务人员多,大量务工者在当地染疟返回,造成 全县疟疾疫情回升。2007、2008两年出境劳务人员减少,该县疟疾发病也随之减少。近年来,输入性疟疾病例在该县疟疾总病例数中已占2/3以上。

   盈江县疾控中心寄生虫防治科科长蔺应学说,在卫生部国合司项目和全球基金项目支持下,近年该中心连年与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合作赴缅,提供疟防技术援助, 帮助缅甸提升疟疾防控能力。他们所到的缅甸村寨,人群疟原虫携带率都高达18%以上。2008年9月缅甸发生登革热大暴发后,疫情很快输入境内。该中心技 术人员紧急出动,赴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疫源地展开应急防疫救援,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扑灭了疫情。

  防疫需要跨境合作

   记者在中缅边境采访期间,第六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中缅边境地区跨境疟疾控制项目已运行两年,第一阶段工作结束进入第二阶段。该项目中国云南项目区为中缅 边境地区5州(市)的12个县,缅甸项目区为与中国这12县接壤的缅甸的4个特区。项目5年总目标要解决缅甸项目特区居民和中国务工者疟疾防治可及性,改 善防治服务质量。该项目的境内执行者是国内卫生机构,境外执行者是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这是一个政府、卫生部门和国际机构共同参与的项目,也是跨境防疫合 作机制的新尝试。其成功实施将把我国疟疾控制屏障外移到疟疾高发的缅甸边境地区。

  卫生部疟疾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苏云普等赴 缅考察后,与记者在那邦相遇。苏云普称,在缅甸克钦邦个别村寨疟疾发病率高达17%,人群疟原虫携带率高达30%。这个地区疟疾已常年维持在高位发病状 态。这也是云南省疟疾发病60~70%分布于25个边境县(市、区)的原因。由此,必须加固我国的防线,跨境多方合作,共御疫情。

   记者欣喜地看到,在中缅边境地区多方携手共御传染病的局面正在形成。6月24日记者走访那邦镇政府时,那里刚刚召开过公安卫生跨境合作交流会。经英国无国 界卫生组织牵线,那邦、拉咱的公安卫生两系统数十名工作者聚集一堂,就降低毒品危害与传染病防控展开了交流研讨。

  英国无国界卫生组 织东亚区域主任张军对记者说,中缅边境是一个很特殊的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毒品问题使得这个广泛的金三角地区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由于历史的原因,云南 与缅甸边境线缅甸一侧90%以上为民族地方武装管辖,部分地区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才停止战争,几十年的战乱导致当地没有最基本的卫生服 务系统。仅靠当地自身力量,难以应对各种公共卫生难题和突发传染病疫情。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中缅边境流动人口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中国内地几乎所有省 份都有商人和来自缅甸、印度内陆地区的商人在云南边境地区开展商贸活动。不少缅甸人进中国打工,帮助中国边民收割甘蔗、做小买卖,中国人也进入缅甸边境地 区修路、种植、开矿、伐木、做买卖等。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中缅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当地政府正积极筹划,申请将目前中缅边境那邦 口岸从二级升至一级,并重新规划拓展边贸用地,进一步开放搞活边境经济。

  可以想见,当地政府的经济新构想必将带来中缅边境地区的经 济大发展,口岸的大门也必将开得更大。而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疾病防控,我们准备好了吗? 
  
 

TAG: 中国 公共卫生 权威
上一篇 下一篇

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的工作 | 新闻中心 | 资源中心 | 加入我们 | 支持我们 | 用户中心

英国慈善注册号:290535 滇ICP备06004363号
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 版权所有